西湖龙井鉴赏网

农村疫情防控看隆阳:多举措强化防控效果

发表时间: 2023-01-29 14:37

本网讯 隆阳区认真贯彻落实“新十条”“乙类乙管”等措施,充分考虑农村地区卫生健康服务资源相对不足,春节期间人口流动加大等情况,抓实专班建立、重点人员包保、应急准备等工作,多措并举保障农村地区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强化统筹,医政联动聚民心。隆阳区坚持党政统筹、医政联动,及时组建农村疫情防控工作专班,认真开展工作,实行日调度、日报告和24小时值班制度,同时加大物资、人力保障力度,及时疏通瓶颈,破除障碍。将疫情防控指挥部前移至医共体牵头医院,联合建立“医疗救治总指挥”办公室,对全区行政、医疗资源实行“总管理”制度,每日一分析一调度,加强疫情监测预警。整合区乡村三级行政、医疗力量包保重点人员,加强健康监测,落实三级书记抓疫情防控,统筹指导医疗救治各项工作。

医药下沉,能力提升稳民心。充分发挥县域医共体牵头医院龙头作用,及时公布辖区内491家公立医疗机构、民营医院、诊所等医疗卫生机构名单和联系方式,制作313块“一键启动”公示牌上墙所有村卫生室,确保群众及时就近就医用药。及时配齐医疗设备,采购了800多万元的物资设备。目前,全区共有75台呼吸机、650台监护仪。25个乡镇卫生院配备了28台便携式呼吸机、250台监护仪。每个卫生室配备2至4个脉搏血氧仪,储备12万份抗原试剂、1.1万份连花清瘟等药物和各类防疫物资,进一步补足村级救治资源短板,并加强中药、院内制剂的推广应用。为进一步增强基层医疗队伍力量,保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区妇幼保健院和区疾控中心选派了35名医疗专家、29名骨干医师下沉驻点指导,并通过临聘、返聘等方式调动退休医务人员参与基层医疗救治等工作。目前,全区医护人员共有4146人,其中区级1285人、乡村级2861人。建立分级分类诊疗机制和重症患者绿色转诊通道,及时成立乡村转诊工作专班,并建立21支非急救人员转运小组补足转诊运力。12月以来,全区各级发热门诊(哨点)累计接诊5.9万人,有效救治新冠患者2363人,推动实现普通患者一线救治,重症患者及时转诊上级。强化远程问诊机制,搭建医共体信息化平台,实现全区27家医共体成员单位信息一体化互联互通,依托“医技五中心”建设,让三级医院的技术直接延伸到乡村。截至目前,为群众提供线上诊疗服务6281人次,完成远程影像诊断3933人次、远程医学心电诊断1241例,区外远程会诊240例次。

包保到人,健康服务暖民心。组织动员区乡村三级领导干部、医务人员及家庭签约医生积极投入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实行包村组、包户、保人,点对点联系到户、到人,切实把疫情防控各项措施落实到村、到户。全区共安排组织包保人员3万余人,对5.19万五类重点人群实行点对点、人对人的联系服务,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建立流动服务工作机制,坚持乡镇(街道)统筹,村(社区)配合、卫生院(室)参与,选拔业务骨干和医护力量组建流动服务梯队,开设流动服务站巡回各村(社区)开展疫苗接种、上门问诊、送医送药和转诊服务,覆盖农村30万人次。截至目前,通过流动服务站及时发现阳性患者380人次,转诊有重症倾向患者117人次。

多方宣传,防治常识入民心。隆阳区结合健康乡村建设,利用抖音、微信公众号、乡村广播、小喇叭、宣传画册等村民听得懂、看得明白的方式,深入宣传人人都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确保群众科学理性认识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和医疗救治等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规律作息、健康饮食、多喝水、保持良好心态,并适当控制农村集市、庙会、文艺演出等聚集性活动规模,防止人群聚集引起大规模感染。加强对返乡人员的宣传引导,及时关注掌握返乡人员信息,提示做好健康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