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3-03-12 22:23
全球新冠疫情已进入收尾阶段,各国疫情防控政策逐渐放松。美国、澳大利亚等多国已经宣布取消中国旅客入境核酸检测。预计世界卫生组织可能在今年5或6月结束世界新冠大流行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紧急状态。虽然全球新冠病毒发病和死亡率已下降到202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但仍要做好与病毒长期共存的准备。如果今年内新冠病毒不出现致死率高的突变株,第二波新冠疫情可能在10月后发生,规模会较小,致死率会较低。目前国内一些地方出现新冠大暴发后短时间内甲流暴发的现象,需要做好区分。因此,未来仍要制定针对疫情的长期规划,优先发展疫苗和药物硏发,提高对疫情的监测和预警水平,各部门、医疗系统建立更密切的合作。
自从COVID-19病毒在2020年爆发以来,世界各国都在努力应对这一全球性的危机。而现在,全球的新冠病毒发病和死亡率已下降到202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世界卫生组织也预计可能在今年5或6月结束世界新冠大流行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紧急状态。但是,我们仍需要做好与病毒长期共存的准备。
目前,世界各国和地区正在逐步放松其疫情防控政策。美国、澳大利亚、韩国、日本、法国和意大利等多个国家已经宣布取消入境核酸检测。加州在2月28日正式结束了新冠疫情的紧急状态,并于4月3日起医护人员不再需要佩戴口罩或接种新冠疫苗才能工作。而美国总统拜登也宣布将于5月11日结束全美紧急状态。
在国内,澳门、香港和台湾地区也已经宣布撤销口罩令。虽然一些地方在短时间内出现了新冠大暴发后甲流暴发的现象,但是这两者需要做好区分。此外,韩国、新加坡和日本也在近期放宽了相关规定。
尽管全球疫情在逐渐缓解,但我们需要制定针对疫情的长期规划。首先,我们需要把紧急科学证据应用于疫情的控制和病人的治疗。其次,我们需要优先发展疫苗和药物的研发,并引进成功的科技创新成果。同时,我们还需要提高对疫情的监测和预警水平,各部门和医疗系统需要建立更密切的合作。
尽管新冠病毒目前已经得到有效的控制,但我们需要持续努力,做好准备迎接可能在未来发生的第二波新冠疫情。如果在今年内新冠病毒不出现致死率高的突变株,第二波疫情可能会在10月后发生,规模会较小,致死率会较低。因此,我们需要做好准备,提高自己的防护意识和能力,做好疫情的应对和防控。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在个人微博上发文称,这波疫情已经使中国约80%的人感染过新冠病毒。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每天仍有万余例新冠核酸检测呈阳性,表明新冠疫情仍在发生,只是处于局部、散在、低水平的状态。如果疫情完全终止,感染人数会降到很低的水平,即虽有病例发生,但已经低到人们几乎感觉不到它的存在,或感受不到它对健康和生活的影响。
美国总统拜登于一月底宣布,他将于五月十一日结束新冠大流行的全国和公共卫生的两大紧急状态。这个决定是基于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在首次宣布紧急状态近三年后,都在恢复正常状态。然而,结束这两个紧急状态并不意味着新冠病毒消失,而是意味着政府将会把新冠病毒对公共卫生的威胁进行正常状态的管理,并将把疫情中政府对新冠疫苗和治疗开发的直接管理转向到市场化。预计世界卫生组织可能在今年五或六月结束世界新冠大流行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紧急状态。
为了与病毒共存并有效预防、应对和控制未来的新冠或其他新发传染病的大暴发,结束新冠大流行紧急状况并不意味着新冠疫情的结束。新冠病毒仍会在人群中继续小范围传播,导致发病和死亡率相对较低。我们需要跟上预防和治疗措施,进一步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把新冠病毒控制在较低的地方病水平。从整体层面来说,应该制定预防控制现有新冠疫情以及应对未来新发传染病的策略。